163法則專利獲得者-吳群學
馬克·奧勒留曾說:“幸福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并不多。能否幸福取決于你的內心,取決于你的思維方式。”
信息化的社會雖然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便利,但知識焦慮也隨之而來。要想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高效的能力,我們要學會用一種簡單的思維方式,去思考和處理繁雜的生活。
《精要主義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思維方式:更少,但更好。
01 學會支配自己的時間
曾經有這樣一幅漫畫,簡潔而深刻地道出了精力和時間的關系。
在工作中,我們常常會見到被繁重的工作壓力壓到喘不過氣的人,他們不僅希望自己將每一份任務都做到盡善盡美,但在有限的時間里,他們只能不斷擠占休息時間。
我們自以為的面面俱到,其實最有可能讓我們偏離最初的目的。
所謂的“窮忙族”可能比以往任何人都更忙碌,工作也更辛苦,但收效甚微。
沒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,就會盲目地消耗精力,最終無所得。
對時間進行有效管理,你就會“忙而不窮”。
村上春樹在寫作上有一個“雷打不動”的習慣,那就是規定每天只寫4000字,400字一頁的方格紙,每天寫滿10頁。
完成任務后,就果斷放下筆,去完成其他的任務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寫稿就像是工廠車間,每天定時定量生產東西。
這個習慣既能讓村上每天都能保持動腦思考的習慣,并且在固定的時間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,心無旁騖地寫作。
商界精英鮑伯·費佛也曾說,“我必須堅持養成一種習慣: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在規定好的幾分鐘天或一個星期內完成。
每件事都必須有一個期限。如果堅持這么做,你就會努力趕上期限,而不是無休止地拖下去。”
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,時間總是在不斷失去,因此需要合理運用好每一分鐘。
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限,并且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排序,就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每一天的時間。
02 學會甄別,保持專注
學會甄別,就是在眾多事物中,確認出哪一件是最重要的。甄別信息,確定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對自己有益的內容,是實現“更少,但更好”的精要主義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。
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一直存在,我們越來越渴望對周邊的環境有更清晰準確的認知。但其實,很多人看似很努力,每天爭分奪秒,但卻是迷失在了知識焦慮的海洋中,失去了方向。因此持有一顆專注的心,確定內心真正需要的顯得格外重要。
西塞羅曾說:“任憑怎樣脆弱的人,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,必能使之有所成就?!?/span>
華羅庚在初中畢業后,因湊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,但他并沒有停止學習,他用了5年的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。
退學期間,在家里幫父母看管雜貨店,客人來了也不招呼,只是自顧自地看書;過年時,也不出去走親訪友,躲在家里研究數學。
高度的專注力讓他在20歲時成功發表論文,獲得了在清華大學工作的機會,并且用一年半的時間學完了數學系的全部課程,之后攻克了許多數學難題。
當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,將自己的一項所長發揮到極致,就會優秀到改變人生的軌跡。
我們學了很多知識,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各種技能,但只裝進了我們的大腦,當問題出現時,還是一籌莫展。
曾經的“木桶理論”早已被推翻,決定個人優勢的已經不再是那塊最短的木板。沒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,與其對自己的不足焦慮不已,不如專注于自己的優勢,把它發揮到極致。
有所舍,才有所得
有所取,必須有所舍,這是精要主義幫助人們能夠順利做出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。
事實上,我們在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不重要的,只有少數一些才是重要的。因此,我們要做的就是環視所有的工作和希望達成的目標,從中找到重要的小部分,淘汰不重要的大部分。
西南航空是一家有些“與眾不同”的航空公司,它的航線有限,飛機里沒有頭等艙服務,不提供餐食,也不能提前選座。十多年前,西南航空做出這個決定時,大家都覺得它瘋了。
在很多人看來,這樣的舉措無疑是將注重服務的乘客趕跑,但就在西南航空做出這一系列的變革后,公司的財務報告卻變得十分亮眼。
于是,很多人開始分析西南航空在此情況下盈利的原因。原來,西南航空作為一家低成本公司,為中產及以下的乘客提供服務。
如果選擇和其他航空公司一樣,提供以上這些服務,將會大大增加經營成本,卻得不到與之相應的回報。西南航空的領導者非常明確,公司的最終目標是盈利,因此他們做出了這樣“大膽”的變革。
魚和熊掌不可兼得,因此選擇、權衡變得格外重要。學會選擇那個對自己有利的,果斷放棄其他的選項,才能讓我們一點點接近自己的目標。
“在合適的時機,以恰當的方式,追求合適的事情”簡練恰當地概括了成為一個精要主義者的核心思想。這個思想讓我們從渾渾噩噩中驚醒,從混沌中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,成為一個目標明確、做事成效的人。
“少則得,多則惑”,當我們主動地追求更少的時候,我們就獲得了更大的明確性、更強的掌控力、更多的自由之趣。
精要主義顛覆了曾經我們對時間、工作的固有思維,只有當我們將時間和精力專注在一件事上,并不斷努力將其做到最好,才能實現真正的“少而精”,將自己拉出忙碌的泥沼。
來源:慈懷讀書會
實踐證明,“163法則”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科學思維工具,必將是中國人未來工作、生活、管理的普世價值法則?。榇蠹規眍I先一步的163現代思維。
最后通過當下中國管理最先進的“163法則”(國外的意大利經濟社會學家帕雷托提出2:8原理,國內吳群學先生獨創“163法則”并注冊了專利。
一個主題
有所取,必須有所舍。
六種做法
做有目的的事情
做有條理的事情
做有必要的事情
做有核心的事情
做有影響的事情
做有意義的事情
三個學會
學會支配時間
學會甄別信息
學會有舍有得